请输入关键字

科学发展 蓝天作证

[ 2018-11-13 01:35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党支部赴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学习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为普及航空知识,弘扬航空精神,开展国防教育,10月27日,耳鼻喉科党支部一行来到了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脚下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了新中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和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深切体会到航空英雄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了解了新中国空军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奋斗史,加强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国防科技知识。

中国航空博物馆始建于1986年,占地70余万平方米,馆藏270余架飞机,包括99架国家文物飞机和近万件航空文物展品。航空博物馆是一处以飞机文物为主体的亚洲最大、世界屈指可数的航空珍品荟萃地,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是国家级的军事主题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支部一行人参观了露天展区、山洞大展厅以及珍宝馆展厅,伴随着参观,大家仿佛亲历了中国航空发展的四个阶段——“筹建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从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到未来飞行器天马行空的畅想,充分展示了中国航空人不怕艰辛、团结奋斗、继往开来、超越进取的伟大精神。

参观学习过程中,支部成员们在一些展板和实物模型前驻足观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大家深深懂得,在航空博物馆中陈列的一件件航空珍品和一架架名机,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在启迪未来,催促我们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勇敢起航。

在世界航空发展一百年的历程中,正是有了莱特、冯如等英雄,才有了世界和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有了那些在二战中奋勇杀敌的将士和为了世界和平努力的人们,才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家特殊的飞机,他是由著名的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向正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的一架米格15战斗机,1951年6月,在听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举国震惊的消息后,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经过计算常香玉先生带豫剧团一行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募捐义演180场,募集到15.2亿元人民币(旧币),超额完成了定购一架米格15战机支援前线的心愿。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民族航空工业要做大做强,仅靠引进、仿制国外飞机是不够的,必须走自主创新、军用民用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科学规划发展思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受教育和激励。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感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光荣,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今后要将“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航空精神带到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发挥先锋作用,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耳鼻喉科  责编:田竞冉)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