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名专家担任
	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新版规划教材主编
	       2014年3月14日,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三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教材主编人会在北京召开。人民医院共有4位专家担任此版教材的主编、副主编。王杉教授担任《医学科学研究导论》主编;陈红教授担任《临床诊断学》主编;张建中教授担任《皮肤性病学》主编;黎晓新教授担任《眼科学》教材副主编。
	       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研究迅速发展以及国内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教学、指导教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新版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新版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教材由全国医学界各科权威担任主编,将代表我国医学教材的最高水准。此次4名专家担任教材主编,充分证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学界的公认影响力。
	       王杉教授,国家级名师,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各级教学成果8项,是“2007年教育部特色专业示范点”和“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第一负责人,主讲的《外科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分委员会主任。近10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医学临床教学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3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主持、参与编撰或译著7册。
	       陈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现任全国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各级教学奖励6项;并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首都教育先锋标兵等多个教学荣誉称号。   
		       张建中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对红斑狼疮、银屑病、毛发病和肉芽肿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皮肤科联盟(LIDS)中国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首席专家。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我国男性型脱发诊疗指南的制定,在皮肤型红斑狼疮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黎晓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眼科研究所所长,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美国眼科学会全球顾问委员会委员。她是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拓者之一。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的手术治疗、眼部肿瘤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视觉电生理等领域,手术质量和诊断水平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附1:王杉教授简介
	       王杉教授,国家级名师,医学博士、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从事外科肿瘤及创伤相关研究,1999年~2002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现代医院管理。
	       王杉教授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第一完成人,2009年)以及各级教学成果8项,是“2007年教育部特色专业示范点”和“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第一负责人,主讲的《外科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医学临床教学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3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主持、参与编撰或译著7册。
	       现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医药院校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一部学部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秘书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附2:陈红教授简介
	       陈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兼任全国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等。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在中国人群的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多学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编撰和翻译了《血脂的基础与临床(第二版)》、《Clinical Lipidology》、《Acute Heart Failure》等8部学术专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第十二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与荣誉10项。
	       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的第一线,并对临床医学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各级教学奖励6项;并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首都教育先锋标兵等多个教学荣誉称号。担任“2007年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的第一负责人。致力于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特别是在临床医学生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BMC Medical Education”等杂志上发表相关成果。主编的《物理诊断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同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30多名。
	       近年来,开始致力于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应用于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在现代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体系、医务社工服务和临床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及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得全国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2007年度中国十大管理英才”称号。
- 附3:张建中教授简介
 - 张建中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皮肤科联盟(LIDS)中国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首席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多本杂志副主编。对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分支杆菌感染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红斑”,首次发现RPL21基因是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在国内首先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组织了我国特应性皮炎、皮肤型红斑狼疮、湿疹、男性型脱发等多种皮肤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倡导和组织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基层大讲堂”活动。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30余部,为推动我国皮肤科的发展以及我国皮肤科与世界皮肤科的交流做出了贡献,2013年获国际皮肤科联盟(ILDS)“杰出贡献奖”。
 
	附4:黎晓新教授简介
	       黎晓新,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眼科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视觉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黎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她是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美国眼科学会全球顾问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会长。她兼任《国际眼科总揽》杂志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
	       黎教授从医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曾经留学于德国,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回国,开展现代玻璃体手术,是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拓者之一。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的手术治疗、眼部肿瘤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视觉电生理等领域,手术质量和诊断水平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黎教授将基础科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这些疾病的治愈率。跟踪世界眼科发展的前沿,挑战眼科疑难病症,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她曾成功地为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曹荣飞同志治疗由于美国轰炸造成的眼外伤,使曹荣飞同志恢复视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嘉奖。
	       黎教授对患者极端热忱。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极端的责任心,已经使上万名患者重见光明。她热心于我国眼底病事业的发展,经常深入边远贫困地区对当地医生进行传帮带,培养的几百名学生在国内各地发挥着诊治眼底病的生力军作用。现在她接诊的患者,6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在她的带领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已经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专科。
	       黎教授热心于教育事业,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她领导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是全国和北京市专科医师教育培训和考核基地。人民眼科坚持十多年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学习班,为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当地的学术骨干。
	       黎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她主编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学》、《现代眼科手册》等多部专著,多次应邀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进行学术报告,提高了我国眼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70余篇。
	       黎教授曾经多次获得奖励,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08年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四届)、2009年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注: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是面向全国女医师工作者的终身荣誉科学奖)。
	(宣传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