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2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学术沙龙邀请我国知名生理学家范少光教授与青年科研人才畅谈如何平衡工作、科研和生活。尽管范教授已经年近八旬,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经常与年轻人交流学术和人生感悟。座谈会由青年学术沙龙理事长张育军老师主持。
座谈开始后,消化内科李晶博士代表青年科研人才首先谈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范教授以此为引,讲述了他对青年科研人才如何平衡工作、科研和生活的一些感悟和建议。交流活动气氛热烈,不时响起掌声和笑声。

范少光教授平易近人、谦虚严谨、侃侃而谈。他谈到,年轻是最大的财富,在年轻时应该多发挥创造性做一些开拓性的事情,并且教大家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他还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向广大青年科研人才提出了如下建议:对于医学工作人员来说,英语不仅是专业学习、交流的工具,也是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桥梁,医学工作人员一定要学好英语;对于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青年人应该选择有创造性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医学工作者应该将行医不仅仅是当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来看待,更应该将其当做一份理想,一份追求;对待家庭,应该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家庭里的亲情会是最温暖最坚强的支持力量。
范教授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以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的经验和人生中的体会,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青年科研人才提出了谆谆教诲。在大家面前的范教授不再是遥远的大教授大科学家,而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花白的头发遮不住不老的思想,和蔼的笑颜发自一颗年轻的心。范教授带着博学的知识、带着儒雅的气质,与青年科学人才促膝谈心。
本次座谈会反映良好,本院中青年科研爱好者均积极参加,形式不拘于讲座,大家圆桌而坐,小点心和咖啡给座谈辅以轻松愉悦氛围,青年科研爱好者们争相提问,与范教授交流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寻求解决经验,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座谈会最后,以范少光教授对青年科研人才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深情寄语结束:希望大家抓紧年轻的时光,做该做的事情,给自己设计一个目标,向理想奋斗,享受温暖幸福的生活!
附:
范少光,教授,1935年生于湖南,1954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从事生理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88年任教授,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至2000年任生理学系主任,1995至1999年任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在这期间曾经到英国剑桥大学(1979-1981)和美国爱因斯坦(1988-1991) 工作和学习。
范教授早年从事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转向神经免疫学的研究。范教授主编的《人体生理学》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多年从事“生理学”的教学工作,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人体生理学”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教育部“名牌课程”。多次获得国家、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作者:科研处 李媛 责任编辑:李杨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