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服务临床 北大人民医院医保工作更上一层楼

近几年,北京市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简称:医保办)及时转变管理理念,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总结,通过不断完善医保管理工作以适应新政策、新变化。
利用信息化手段多科室紧密协作
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各职能处室的积极配合。医保办从医保门诊拒付情况和医保总额预付数据分析两种方式为核心,为医院临床医师减轻压力、避免损失、增加医院最大化效益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管理。医保办依托医院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更好的服务临床。
2014年6月18日下午医保办和药剂科在行政楼第五会议室召开“关于超量开药相关事宜工作座谈会”。医保办副主任王茹、药剂科主任冯婉玉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交流。
王茹详细介绍了医保办公室利用医保信息系统和BI系统中药品智能分析系统对超量开药问题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药剂科冯婉玉主任对现在医保信息化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未来科室间相互合作及如何避免超量开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近期,医保办积极与信息中心合作,共同完善医院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实时监测全院数据,将医保数据细化到科室及医师个人,推进医保管理由终末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请进来,走出去
6月18日上午北大医院医保办和信息科一行6人,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工作交流。医保办副主任王茹和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等参加了交流。
在科教楼多媒体教室,王茹简要介绍了医保办公室利用临床信息系统,对医保运营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建立业务的信息化和质控,提高管理质量的经验。信息中心邓世洲介绍了医院医生工作站和临床路径建设,展示了医生站的智能管理评价系统。信息中心谢嵘和医保办梁思羽介绍了BI系统中医保运营数据智能分析系统。
北大医院医保办程苏华主任对人民医院医保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统计方式方法进行了交流,双方深入探讨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医保管理模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好的服务患者和临床。
主动服务,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医保办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全面展开总额预付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在征求临床科主任意见后,重新梳理各科医保专管员名单,并建立科室联系人制度,保证政策能够及时的上传下达,并且做到新问题预警预测,使科室能够及时知晓并修正。
同时医保办深入科室调研,认真听取临床建议,建立起临床科室考核体系模型,在市医保中心提出的“提高服务质量,不减少服务数量,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精神引导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考核体系为杠杆,鼓励科室降低次均费用,努力减轻患者个人负担。
针对门诊拒付问题,医保办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实行门诊拒付实时动态监测,发现较为严重的拒付项目或是由市、区医保通知的项目,及时与相对应的科室和个人联系沟通,并对门诊拒付、住院审核和医保数据等相关问题进行疑问释义。
(医保办、信息中心、药剂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