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学》荣获“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立项

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医学人才。近日,由妇产科魏丽惠教授牵头申报的《妇产科学》荣获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
2011年10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个系列,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由魏丽惠教授牵头申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学,于2007年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底成功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
妇产科主任王建六介绍到:“接到申报通知时仅有1各月的准备时间,妇产科临时成立工作小组,在两周内完成网页设计、申报材料书写、课程录制、试题编写等各项内容。”
“科室同事们都是完成白天的手术和门诊,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次申报。” 妇产科秘书黄振宇深有感触。
作为医学临床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医学人才,涌现出大批为医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名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获得者11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百余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拥有《外科学》、《麻醉学》、《眼科学》、《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以及北京市精品教材两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每年承担了长学制医学生、研究生、护理专业实习生、专科医师等多专业近3000多位学员的教学任务,成为国家临床医学教学的领头羊。
(教育处、妇产科、宣传处)
附:妇产科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伴随着医院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1942年由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创建,王耀云教授为首任主任。1982年被批准为妇产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李自新教授、钱和年教授为硕士生导师,1984年又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点,钱和年教授为博士导师。1989年被评为国家教委(教育部)重点学科,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教委(教育部)重点学科,并在2007年通过复审。目前已经形成一批较强学科实力的人才队伍,学科发展较全面,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国际有一定影响。
刘新华、胡永芳、王山米三位教授先后担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秉承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身体力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的人民教师的格言,在她们的言传身教下,妇产科形成了一批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由老中青授课骨干组成的教学队伍。2009年王建六教授开始担任妇产科教研室的主任,加强教研室职能的量化管理,将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管理“四轨合一”;召开定期的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成立科内的督教小组;逐渐完善充实妇产科教学中原有的不足。这股锐意进取的新风将妇产科教学工作推向新的台阶,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华彩乐章。
近5年来将传统的单一教师授课形式转变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大讲课、中讲课、小讨论等三种形式相互配合。大讲课,内容主要涉及妇产科专业的基础课和多发常见病,如妇科肿瘤总论、妇科炎症、妊娠生理、妊娠糖尿病等。为保证授课质量,大讲课全部由教授担任,课前首次主讲教师需向全科高年医师试讲备课,并经院级教学督导团评审合格,方取得授课资格。各位讲大课教师在讲课后均通过助教网络,及时由学生评分,并由带脱产专职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建议和反映,反馈讲课效果。院级教学督导团定期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旁听课,直接评价教学效果,以提高授课质量。针对妇产科某些疾病合并有内外科相关疾病的特点,在大讲课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多学科联合授课的形式。如妇科急腹症和外科急腹症联合授课,妊娠糖尿病和内科糖尿病联合授课等,经过这种融会贯通的讲解形式,拓展了单一疾病的授课面,便于学生们从患者整体角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中讲课,以妇产科难以理解或需教具辅助理解的内容为主,如内膜异位症、正常分娩机转等。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由15-20名学生组成,每组为每次授课对象。讲解老师必须经过全科试讲后方能担任,而且设立A\B角色,两个角色分别讲述同一内容各一次,课后按学生评分情况决定下次授课人员,这一做法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课前准备,提高授课技能的能动性。小讨论,妇产科每年特设专职带教人员1名,由其收集记录妇产科疑难特殊病例,带领8-10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对疾病进行讨论,为学生搭建从书本到实际应用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对以上改革的三种授课方式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在做好长学制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妇产科教研室还督促并指导各位教师积极申报院内的教改课题,从2006年开始均有多位教师获得院内教学资助,进行教学相关内容的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9年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优秀教育成果奖;1991年获得卫生部教育司部署高校临床先进集体,2010年及2012年两次获得医学部师德先进集体奖,2011年妇产科教研室获得医学部优秀教学集体,2012年获得人民医院优秀教学集体奖。魏丽惠教授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奖教金(北京大学杨芙青、王阳元院士奖),2009年获京大学医学部优秀科主任奖;2010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和中国女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2012年获得全国妇联和中华妇女基金会慈善奖特殊贡献奖,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健康卫士。由她牵头申报人民医院妇产科学2007年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以人民医院为主联合妇产科学系其他医院冲击全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殊荣;2013年荣获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
在集体荣誉的鼓励之下,近5年妇产科个人获奖更是不胜枚举。2006和2007年王山米教授和魏丽慧教授分别获得北京大学教学奖--杨芙青、王阳元院士奖;王建六教授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和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等。2009年王建六教授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奖教金(方正奖)。2011年吴燕获得北京大学实验技术一等奖。妇产科先后有吴燕、黄振宇、于晓明、祝洪澜、姚远洋、王雁、王大鹏、赵旸、牟田、杨帆、孙秀丽、苗娅莉等多名医生获得医学部、人民医院优秀教师称号。此外,妇产科教研室近几年严格筛选讲课教师,集体备课、院内试讲、以老带新蔚然成风,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在院内及医学部的讲课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佳绩,2006年人民医院双语教学比赛刘国莉获三等奖;2008年黄振宇主治医师获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双语讲课比赛特等奖,同年参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医科类二等奖;2012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中赵旸获得二等奖,陈梦捷获得三等奖,赵旸代表医院参与医学部讲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13年尹秀菊、陈哲分别获得人民医院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2年妇产科教研室继2009年后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妇产科教研室一贯以来保持严谨的教学作风,在妇产科有不成为文的规定,即带教老师在一年教学工作结束后需要梳理教学体会,并在全科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同时撰写教学相关论文。至今在国内医学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连续三年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出题、组织与管理,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长达三年多的研发试验,使临床技能训练更加贴近临床实景,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获得全国参赛院校的一致好评。借鉴组织全国竞赛的经验,利用院内的教学资源,以妇产科教研室为主,联合教育处、继教处,2013年12月25日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届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竞赛,不仅规范妇产科临床操作技能,而且再次焕发了全科的教学意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教学团队,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今后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