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大风湿人”齐聚首 为学科发展献言建策

[ 2018-03-06 14:25 ]

“北大风湿人”齐聚首  为学科发展献言建策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学系2017-2018年度会议成功举办

 

2018年1月28日,一年一度的“北大风湿人”再聚首,共同参与“2017-201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学系年度会议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百年系列活动”。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教授出席并致辞,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茵教授,北大一院张卓莉教授,北医三院刘湘源教授,积水潭医院伍沪生教授、宋慧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国春教授以及北大国际医院李胜光教授、北大深圳医院王庆文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吴凤歧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韩淑玲教授出席并担任会议讲者或主持。会议由学系秘书、北大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贾园教授主持。来自学系所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学科骨干、研究生、在校学生、住院规培生和进修医师,以及首医、协和、军队系统科室同道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栗占国教授首先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IL-2靶向治疗和免疫稳态机制”做了专题讲解,从SLE治疗挑战、SLE免疫失衡机制、SLE的免疫稳态和治疗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得出结论:SLE的自身免疫异常与IL-2缺陷有关,低剂量IL-2治疗SLE安全有效,不增加感染风险,且低剂量IL-2可调节Treg和Teff失衡,改善免疫稳态,同时也能用于其它疾病。

会议针对风湿免疫疑难重症疾病,邀请了北大一院季兰岚副教授、北医三院高爽医师、积水潭医院伍沪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国春教授、北京医院程永静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晓麟副研究员、北医三院刘湘源教授,分别就临床工作中大家最关心且最难处理的几个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包括:抗磷脂综合征诊治热点与争议、2017年瑞典国际类风湿论坛荟萃、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概述、肺部感染-PCP的预防与诊治进展、弥漫性自身免疫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致病免疫细胞研究进展以及易栓症解读等,各位讲者就各自主题进行了系统讲解和深刻剖析,展示了风湿免疫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国内的领先工作,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此外,大会特邀请了北大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茜教授、北大一院神经内科郝洪军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营养部马方教授分别针对“PET-CT在非感染性炎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脱髓鞘疾病”及“饮食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跨学科的讲解,包括常见风湿免疫疾病的PET-CT表现及PET-CT对罕见免疫病的特异性诊断价值、风湿免疫病与脱髓鞘疾病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免疫病患者如何饮食及其机制等,从交叉学科的角度为风湿免疫科医生答疑解惑,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最后,积水潭医院伍沪生教授做了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有众多学者参与,讲者一流,内容新颖,是一场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盛宴。在2017年,学系举行了三次大型学术活动,主办了第九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继续开展一系列青年医师沙龙活动,充分利用风湿免疫学学系平台推进风湿免疫学整体发展。

学系主任、副主任及委员们就学系2018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和布置。2018年学系将立足发展,博采众长,进一步在学系平台上推广更多、更深层次的学术活动,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团结力量,为医学部风湿免疫学进步多做贡献。相信2018年风湿免疫学学系会将利用多学科开展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供稿:风湿免疫科 杨帆

责编:宣传处 钟艳宇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