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嘉嘉医生应邀为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讲座
2017年12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郭嘉嘉老师受邀对临床八年制同学进行了题为“医生的职业精神”的讲座。
讲座伊始,郭老师先是和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思考选择医生这一职业的目的、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对医生职业现状的了解。接下来,郭老师举例展示了目前国内公众对医生职业操守的不信任、医疗资源和经济负担的现实问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行医现状,引用《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提醒同学们不忘初心。
郭老师从什么是医师的职业精神、如何培养职业精神两个方面对医生的职业精神进行了分析。“什么是医师的职业精神?”郭老师讲到医师职业精神的3项基本原则: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患者自主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医师职业精神的10项职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对患者诚实、为患者保密、和患者保持适当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享有医疗、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对科学知识负有责任、解决利益冲突、维护患者信任的责任。
那么“如何培养职业精神?”郭老师给出的回答是,首先要优化职业心态——从事职业的目的是主要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这两个需求不一定相互矛盾。第二要正确选择职业路径,要认真思考是否选择医生这个职业?选择在什么医院就职?以什么作为自己职业的目标?选择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选择。第三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环境,然后才能积极面对——不能改变环境时,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第四,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个人。最后,要正确处理好医生与社会、服务对象、医生、护士、医院的关系,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不忘丰富文化底蕴,强大自己的身心素质。
最后,郭老师点出,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正如医学生誓言所说“我们要……竭尽全力解除人类的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心怀当初的梦想,让医疗回归医疗本身!
(供稿:14级临床八年制 汤稷旸 责编:郭楠)
附:学生感想
在上课前,郭嘉嘉老师让我们思考了几个问题:你选择从事某一职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选择当医生你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和目的其实已经成为过往,但是这影响了我们是否可以一直坚持在医学的道路上,是值得我们常常反思的。而我们其实一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是很明确,先当住院医,再当主治医,再当副高、正高,这其实不算是一种职业规划,我们要想清楚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成为一个大家,还是一位普通的大夫?想清楚自己未来的定位这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老师展示了一项社会调查,人们认为现在社会失去职业精神最严重的职业就是医生,而且医生失去职业精神也是人们最担忧的。但是职业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是宁要穷人的一滴感动的泪水,也不要有钱人的一撮金?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些都太过高尚了,医生成为了一个圣人才可以担当的职业,一心为了病人而毫无私心,视金钱如粪土,这样的职业精神是一种理想,很难实现。那么可以实现的职业精神是怎样的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3个基本原则: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会公平。而且医生的职业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医患的关系中,同时体现在了医生与医院、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关系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职业精神呢?首先,我们要尊重自己的选择,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环境,意识到社会上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是大部分的,我们不能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就轻易的放弃,社会工作环境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该努力调整自己,适应工作环境。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是一样的,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职场中的问题,我们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还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可否认,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也许你终其一生都不能达到自己老师甚至是同学的高度,但是我们应该刻苦,发挥自己的极限,在自己最大的程度上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总之,医生的职业精神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包含了医生与各种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医生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职业尊重的态度,还有医生自己的临床以及科研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