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榜单公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喜获佳绩
2018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技术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单位的“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四完成单位的《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榜单上,再添硕果!
黄晓军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技术建立及推广应用”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获奖是继2014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黄晓军团队再次获得该项奖励。
“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技术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是基于自创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免疫耐受,该项目组创建个性化单倍型相合移植方案、单倍型相合移植供者优选原则、优化的感染防治等关键技术,形成原创单倍型相合移植体系,被国际同行称为“北京方案”。“北京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体生存率达75%-89%,取得与同胞全合移植一致的疗效,实现人人都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近3年单倍型相合移植已成为国内首位移植模式。
据项目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血液病最有效方式之一,同胞全合移植病人3年生存率为70%左右,仅30%的病人可有同胞全合供者,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单倍型相合供者。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使其生存率不及同胞全合移植的三分之一。近10年来,基于自创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免疫耐受,该项目组创建个性化单倍型相合移植方案、单倍型相合移植供者优选原则、优化的感染防治等关键技术,形成原创单倍型相合移植体系。
提高疗效 创建个性化移植方案
项目组针对移植物CD4/CD8比例筛选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高危人群,予小剂量激素强化免疫抑制的预防新方案,使高危人群II-IV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由48%降至21%。《J Clin Oncol》同期配发专论:“为新的GVHD 预防方案研发提供了范例,值得其他移植领域仿效”;强化预处理方案+微小残留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双标记指导的移植方案,使难治白血病无病生存率达53-64%;减低预处理强度的移植方案,使年龄大病人(≥50岁)与年轻病人(<50岁)单倍型相合移植疗效一致,使单倍型相合移植成为治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案。正是针对不同状态、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创建的个性化移植方案,显著提高单倍型相合移植疗效。
突破瓶颈 优化供者选择原则
“单倍型相合移植体系”克服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突破传统供者选择限制;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是导致移植排斥主要原因,创建了首选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年轻、男性单倍型供者的优化选择原则。《Blood》同期配发专论:“全球50%以上单倍型移植采用北大建立的体系,供者选择原则将使众多病人受益”。成果写入英国免疫遗传学会《HLA 配型和供者选择指南》。
构建藩篱 创立感染防治体系
利妥昔单抗+过继细胞治疗的序贯方案,使移植后EB 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完全缓解率达91%;二级预防使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复燃率降至8%。项目组建立适合单倍型移植特点的感染防治体系,为“北京方案”疗效的提高提供保障,该成果成为中国血液抗真菌指南的基础,被写入美国、欧洲、意大利等国指南和共识。
国际推广 人人有供者成为可能
“北京方案”推广至全国92家移植中心及法国、意大利等10余家海外中心,10,000余病人受益。第一完成人作为主席主办国际学术组织年会6次,国内学术会议9次,累计培训医生11800人次;本项目成果纳入欧美8项国际领域指南/共识,主编3项国内领域指南/共识,同时编入国际权威造血干细胞移植教材、欧洲血液学协会继续教育教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了推广,推动了全球单倍型移植的快速发展。
张建中团队和叶颖江团队参与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科张建中团队参与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陆前进团队、深圳市人民医院戴勇团队“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第三完成单位、张建中教授作为第四完成人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皮科团队在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免疫性皮肤病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发现了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发病规律,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策略,领衔制定了“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为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叶颖江团队参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团队牵头的《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第四完成单位、叶颖江教授作为第十一完成人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胃肠外科团队参与创建进展期胃癌诊疗新策略,参加CLASSIC国际多中心研究,参与中国胃癌临床协作组工作及胃癌规范诊治全国巡讲工作,在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领域作出一定贡献。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医学进步的见证。医院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供稿:宣传处、科研处 责编:钟艳宇、汪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