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重症监护室里的19岁生日:我院成功救治一例19岁极危重心包剥脱术后患者

[ 2014-06-28 18:14 ]
重症监护室里的19岁生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例19岁极危重心包剥脱术后患者
 
 
       19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美妙的岁月,是花季年华,是成人的标志,是落实的平坦大道。但对于刘宇(化名)来说,他却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在等待生命的奇迹,在祈祷不被未来抛弃。在这分秒必争的岁月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用过硬的监护技术以及关心、耐心、爱心,陪伴他稳稳地走过生命悬崖的每一步。让1819岁的他,勇敢面对病魔,坚强地与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胜病魔,使自己的花季生命再次绽放。
       2014年1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心包剥脱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19岁男孩。他有大量胸水、腹水,肝脏淤血严重,大量蛋白尿,除了主瓣其他瓣膜均有反流,并且球形心脏,心肝肾功能极差。手术过程中发现心包钙化严重,各壁广泛粘连,分离过程困难,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一直呼吸机辅助,大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循环,生命体征一直不平稳。
       术后第四天,患者病情恶化。出现急性心衰症状,加大血管活性药至极量,仍维持不住循环。在这紧要关头,训练有素的重症医学科6C病房的护士们,熟练地配合值班医生,顺利完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术,及时给予患者心脏辅助。同时,配制和准备好抢救药品、物品,使患者当天平稳渡过。但由于患者病情过于危重,次日病情再次恶化,心肺肾功能衰竭加重。在科领导和护士长的领导下,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同时配合医生完成血滤管路的植入及时给予床旁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缓解心、肺、肾脏压力。多种管路的植入以及抗凝剂的使用,使患者血小板急剧减少。持续的便血、穿刺点的渗血、溃疡面的出血……不断出现新的护理难题。但护士姐妹们不畏这些,只要病人好起来,大家再苦再累都值得。
       监护工作繁重、零碎,身上的责任重大,肩负的压力沉重。从患者的病情、治疗、安全、皮肤、管路……每一种仪器就要对应一个特制的监护记录表,每个护理问题就要有一张评价表格,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每1小时总结一次出入量,2小时监测一次ACT,4小时监测一次血气,每8小时一次抗炎药输液,还有随时更换的血管活性药物和血滤废液袋子……经过16天的努力,终于让刘宇脱掉了呼吸机。他也很兴奋地向医护人员摆出了胜利的手势。虽然他很虚弱,竖起的手指不那么的标准,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喜悦,给所有人无比大的鼓舞。
 
 
       刘宇也在脱掉呼吸机的第六天迎来了自己的生日,正值大年初二。护士们集资给他买了蛋糕,为他庆祝这来之不易的19岁生日。看着大家对他的关心,他只能用沙哑哽咽的声音说道“真开心!”。他的父母深情地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唯一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活着,觉得我们自己也在活着了。”平实的语言直击心灵深处,因为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了……经过40天精心的护理,现在的刘宇已经能独立下地活动,开始自己进食,看到他逐渐康复转归。
       除了监护病情,刘宇的感染防护工作也是重点。在护士长得当的安排和管理有力的措施下,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获得性感染,大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工作。为了不影响每周平均13台的手术工作,其他病人也会和他同屋收治。由于他身上侵入性的管路很多,除了坚守无菌原则,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也尤为重要。为了不给他家增加医疗外的经济开销,护士们每天早晨都要把”非一次性”隔离衣送到洗衣房清洗消毒,治疗班的同志每天为他单独配置消毒液体,护理班的同事也兼顾着卫生员的工作,早晚两遍擦拭他的床单位、仪器、地面、墙面,以减少人员的流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他的个人清洁工作,更要做到位。护士们每天都要给他床上擦浴,早晚口腔擦洗、尿道冲洗,每周洗头。这些细微的小操作都关系到他的生命安全,大家工作量翻倍的增长保证了刘宇没有发生任何感染。
 
 
       刘宇的成功治愈,展示了重症医学科护士们无私奉献、服务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以实际行动去解除患者的病痛。今后,她们将要继续用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服务、无私的付出,出色监护好每一位患者,履行天职,使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重症医学科)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