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联合驻军某搜救分队开展常态化紧急救援模拟演练

[ 2024-04-01 16:49 ]

患者56岁男性,突发意识障碍,跌倒可疑颈椎损伤。”“已完成院前救治,即将送到你院!”“收到!一切准备就绪!”3月15日上午,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收到驻军某搜救分队空中救援请求,“空中急救绿色通道”即刻开启。

搜救起飞、空中转运、入院检查、急救处理……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首次 “空地相结合”紧急救援模拟演练,让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

为提升应急医疗急救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抢救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切实为京津冀区域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3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驻军某搜救分队开展常态化紧急救援模拟演练。

演练模拟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脑血管病突发意识障碍,跌倒后可疑颈椎损伤,驻军某搜救分队队员完成简单的院前救治后,由直升机送至医院通州院区进一步治疗。

医院为确保患者转运安全、高效,立即启动急救应急预案。通州院区医务处、护理部、通州综合办公室、保卫处、总务处等部门高效对接,急诊医学科、创伤救治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放射科、输血科通力合作,做好充足救治准备工作,多方协力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随着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通州院区中型直升机起降平台,早已守候在等候区的医院紧急救援小组与搜救队队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迅速平稳地将“患者”离机转运,完成病情交接。转运时,连放置颈托进行颈部保护等细节都不放过。急诊医学科和多学科医护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明确生命体征,摸清伤情细节,及时转至急诊复苏单元抢救。

整个模拟演练过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紧急救援小组成员沉着冷静、争分夺秒,按照演练方案的收治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开启急救呼叫会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演练结束后,现场随即召开复盘会,就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每一个环节精细,明确,力求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急救。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和能力,“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022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并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全力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相关项目建设。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天兵副院长介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为基地建设主体,以西直门院区为辅助支撑,打造立足北京市、辐射周边、服务全国、区域领先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拥有直径约20米的中型直升机起降平台,周围50米无障碍物,可满足13吨搜救直升机起降。

同时医院着力构建陆空协同救援体系,在医疗救援信息指挥、伤员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满足重大突发事件应对需求,参与构建以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支柱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打通空中生命线,拓展服务半径,护佑百姓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满足急危重症患者跨区域就医需求,探索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引领带动中国紧急救援基地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人民”智慧和“人民”力量

(供稿:通州院区综合办公室 责编:汪铁铮)

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