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赵翔宇教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十三届“女教职工之星”

[ 2024-03-12 15:24 ]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十三届“女教职工之星”揭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科赵翔宇教授获此殊荣。

赵翔宇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是同事眼中严谨的学者,也是孩子眼中疯狂工作的“拼命三娘”。这位始终在血液研究一线上奋斗,在临床与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冲破逆境的女性,是患者的希望,是学生的榜样。

不忘初心  “性命相托的信任,我必须全力以赴”

“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来到我们医院,他们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赵翔宇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位优秀的、全方面发展的青年学者。

赵翔宇曾研究NK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的作用的课题,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式不同,实验获得的数据与国外权威结果完全相反。面对不符合预期的实验结果,赵翔宇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大量数据、检查实验记录、不断重复实验。经过多次反复验证试验,她终于阐明了导致结果相反的机制,大有所获。

赵翔宇说,她不怕挑战权威,不怕一时的困难,也不怕攻克难关。在年轻时多有一些压力,一些情怀和抱负,用实验室里的暗夜微光换病人新生的黎明,为拯救生命作出的每一份努力,这是她选择的道路。

潜心奉献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对自己都是同样的要求”

在高一的儿子心目中,妈妈是个眼睛里只有工作的“加班超人”:每天不仅要加班到晚上十点才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

那是因为赵翔宇不仅承担着医生的临床、科研工作,还承担着主管医院科研和信息化建设的副院长的行政职务,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SCI文章5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转化1项。曾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个人,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6完成人)。

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上,她聚焦国家医学重大发展需求,大力支持优势学科开展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临床研究,孵化若干项重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实施“临床医学+X”战略,设立交叉专项经费,资助学科交叉研究。

她勇担建设重任,积极全面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相关工作,努力推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牵头信息中心组成专班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疫情防控场景下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完成“国内首家”创举——新国展方舱纯5G云模式探索实践,创造“可复制推广的方舱医院建设模式”——实现小汤山方舱信息化建设模式典范案例。

立德树人  “前辈的传承让我获益匪浅,一定要向学生传递”

赵翔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做到为人师表,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还带领学系的老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赵翔宇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能力,开展基于临床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她带教的学生在全球最大规模的血液学年会——美国血液学年会进行口头报告,并有3位学生获得了美国血液学年会的青年学者奖励,同时有1位学生获得了欧洲血液学年会口头报告,多位学生获得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分会报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研工作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引起问题的认知框架内思考,则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赵翔宇坚信创新是有目的的创造力,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在创新主导未来的新时代,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成功更会眷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人。新时代将由年青一代去创造,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大批不仅掌握现代科学方法并且能够突破惯性思维、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临床医学科学家。

(供稿:血液科  责编:汪铁铮)

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