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年公共卫生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改良DLI进一步降低难治复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作为“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之一,亮相本次展览。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提升首都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建设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在12年首发基金探索的基础上,2012年,北京市设立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简称“首发专项”,由市财政设立专项科技经费,由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医学应用研究、医学应用基础研究、医学成果转化研究及医学人才培养。为发挥首发专项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从1990个支持项目中优中选优,确定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等疑难血液病最有效的治愈方法,既往供者来源匮乏严重限制了半相合移植的临床应用。黄晓军教授带领团队首创的单倍型相合(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免疫耐受新方案,有效降低了半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2011年在首发专项的支持下首次证明了半相合移植治疗成人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化疗。2016年世界骨髓移植协会主席将黄晓军教授团队创建的全球首个非体外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称为“北京方案”,北京方案基本解决了供者来源匮乏的世界性难题,引领全球进入“人人都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历史新时代。
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问题。2016年在首发专项的支持下,该团队率先建立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联合短程免疫抑制剂新方案,在HLA配型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用于难治复发白血病病人移植后预防、移植后微小残留病阳性病人抢先干预治疗,均有效降低了移植后复发率。改良的供者淋巴细胞回输新方案也用于北京方案,同样被证实安全有效,系列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亮相。
基于首发基金建立改良供者淋巴细胞回输方案的创新,黄晓军教授带领团队创建了难治复发白血病的整体治疗新策略,使难治复发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由不到30%升至50%左右,提高了白血病病人的治愈率,也使北京方案已成为全球疗效最好、应用最多的半相合移植体系。
(供稿:血研所 责编: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