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整装待发

[ 2023-07-31 13:42 ]

2023年7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综合行政楼10层洋溢着家一般的温暖,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欢送会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已整装待发。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副院长赵翔宇,总会计师邓连府、党委副书记陈红松、高杰、邵晓凤,以及援藏专家所在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及相关职能处室代表参加此次欢送会。会议由邵晓凤党委副书记主持。

from clipboardfrom clipboard

医务处王晶桐处长介绍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情况。应上级单位要求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际需求,医院遴选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和管理领域专家作为第九批组团式援藏队员。希望各学科发挥自身优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西藏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from clipboard

欢送会特别邀请第七批援藏医疗队队长消化内科曹珊向即将入藏专家介绍援藏体会与经验,并详细介绍了入藏后工作与生活注意事项。她鼓励大家积极沟通,团结友爱,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作为前辈援藏队员将随时无条件为队员们提供帮助。

from clipboard

援藏医疗队队长闫琦表示,队长身份代表着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意味着挑战与担当。前八批援藏队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将“人民人”在雪域高原的精神传承下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from clipboard

重症医学科王斌表示,要在雪域高原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在西藏危重症治疗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让党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

from clipboard

胸外科王少东表示,作为院士团队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员,发扬胸外科“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光荣传统,接过接力棒,尽自己所能,将胸部微创技术带入雪域高原!

from clipboard

神经外科武广永表示,今年是神经外科帮扶西藏的第六年,一系列神经外科新技术在神经外科落地生根,我将继续踏实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在功能性神经外科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

from clipboard

消化内科赵晓蕾表示,要发扬“人民人”百年精神,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带到西藏,为高原消化系统疾病与电镜诊治技术普及尽自己的一份力!

from clipboard

风湿免疫科邵苗表示,风湿免疫科曾经连续三年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如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这是荣誉也是责任,我要尽己所能,为西藏风湿免疫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from clipboard

科研处丁元杰表示,作为医院管理人员,一定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带到西藏,在临床试验、科研管理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

from clipboard

随后,消化内科主任刘玉兰、麻醉科主任冯艺、胸外科主任李运、神经外科主任刘如恩、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赵慧颖、风湿免疫科党支部书记刘田、科研处副处长梁公文等队员所在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发言。主任与党支部书记们由衷表示队员们克服自身困难、毅然奔赴高原、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勇气令人感动,是科室的骄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各科室都是队员们的坚强后盾,会积极支持援藏队员们的工作,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家中的困难,也会高度关注大家个人事业的发展。希望大家平安顺利、圆满完成任务,将技术和理念留在西藏,将情谊和成长带回北京!

“缺氧不能缺精神。希望大家坚持援藏医疗队优良传统,承前启后,踏实工作,把人民医院‘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百年精神在雪域高原发扬光大!”王俊院长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对队员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王俊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医疗队员们年富力强,是医院和的骨干和家庭的顶梁柱。希望大家注意自身健康和安全,健康与安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希望大家发挥专业优势,继承前八批医疗队留下的光荣传统,量力而行开展工作,促进当地学科发展;希望大家团结协作,多与医院及科室保持沟通、交流,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服务。同时王俊院士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勉励大家在援藏工作中勤于反思,善于规划,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收获、取得进步。医院是永远的大后方,一定会切实解决大家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共同为西藏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力量!

from clipboard

在建院一百零五周年之际,第九批“组团式”医疗队即将启程,他们接过“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的接力棒,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百年精神,继续在雪域高原书写无愧青春无愧时代的奋斗篇章!

延伸阅读:

2015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做好“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的序幕正式拉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兄弟医院一起,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架起了提升西藏医疗卫生健康水平的新“天路”。

8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派出8批52名援藏专家,躬身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全方位无保留地传授各个领域的特色先进诊疗技术,实实在在地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切实提升了西藏医疗服务能力和各族群众健康水平,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篇章。

 

附:援藏专家介绍

闫琦,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师资培训组秘书,北京麻醉医师协会肿瘤学组成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教学干事,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麻供支部青年委员。擅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TTE及TEE指导围术期麻醉管理、制定急性疼痛管理策略助力患者加速康复。作为核心成员参加973计划1项,主持科研课题2项,主持北京市级等教学研究课题6项,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

 

王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熟练掌握ICU危重疾病及各类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擅长将重症心脏超声、肺部超声等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休克和呼吸衰竭的诊治。熟练掌握床旁血滤、血浆置换、经皮气管切开,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等ICU操作技能。目前担任中国人体健促会重症医学与器官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秘书。发表论文6篇,参与制定指南1部,参编专著2部,译著1部。

 

王少东,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胸腔镜肺段切除、食管癌根治术、剑突入路纵隔肿瘤切除等术式。先后荣获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优秀论文,2019年胸腔镜手术视频大赛“最强术者”。担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及《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青年编委,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热点公关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在ATS, EJCTS, ASO,JAMA Network Open发表数10篇论文。

 

武广永,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颅神经专业组秘书,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委员、急诊急救学组秘书。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显微外科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等肌张力障碍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十余篇。

 

赵晓蕾,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消化系统早期肿瘤的精查内镜诊断和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主持院内研究与发展基金基础培育项目2项,参与国自然基金1项。在J GASTROEN HEPATOL、PLOS COMPUT BIOL等期刊发表文章数篇。曾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住院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优秀个人奖(医疗保障奖)。

 

邵苗,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脊柱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的诊治,致力于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等期刊发表SCI文章10余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 杂志审稿人。曾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住院医师;2021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丁元杰,科研处,管理实习研究员,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中共党员。2018年入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期间主要负责横向科研课题管理、科研管理与临床研究支撑信息化体系建设、临床研究规范化制度建设、院企合作平台建设、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医院与学科科研评估、专利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曾获医院优秀工作个人、医疗优秀个人奖,经过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专利信息分析和技术经理人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

(供稿:宣传中心 张贺  责编:汪铁铮)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